买的是冰毒,到手发现是冰糖!卖家:“有种你告我啊?”买家…
2018年4月,张某接到李某电话,两人互相寒暄了半天以后,李某悄悄问张某:
“最近还有那个吗?”
这两个人成为朋友的原因是因为“那个(冰毒)”相识,张某心有灵犀“是你自己用还是给别人用的?”
“我是帮我朋友臧某问的,不是我自己使用”
“那你可能要多等几天了,现在这几天我手头上没货”
过了大概一个星期左右,张某给李某打了个电话:“现在我这边有二三十克的货源,你跟你朋友都过来吧,我给你发地址。”经过进一步的协商以后,最终以7500元现金交易。当天下午,李某带着臧某从杭州开车到交易地点
—— 在一个很偏僻的小巷子里见到了张某。
“货呢?”李某和臧某单刀直入的问。
“钱呢?”张某问
臧某把装满现金的塑料袋递上。
张某点了点钱数,发现钱数准确。然后指了指远处不远的草坪说:
“看到没?在香烟盒子里装着呢!”
“啊!我找到了!”
一个看上去毫不起眼的旧烟盒躺在草丛中,但是臧某一看到,便两眼放光。感觉像是走了大运一样激动不已。他向他暗中观察的同伴十分机智的使了个眼色,便趁着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起了烟盒,匆匆返回到了车上。
“来来来!快验验货!”
臧某叫嚷着李某一起“验货”。臧某率先小心翼翼的打开烟盒,用手沾了沾里面的晶体,嘬了一口,疑惑道
“怎么回事?农夫山泉有点儿甜?居然是冰糖?”
臧某怒从心起,试图联系张某,但却发现张某已经人间蒸发。微信电话qq早已均被张某拉黑。
“都怪你!害我的钱被骗走了!”
臧某把怨气撒到李某身上。
“不行,骗什么都可以!但就是不能骗我钱!”
于是臧某同李某一合计,决定报警抓捕张某。但是这种事情应该用什么借口报警呢?
臧某越想越生气,这件事情他是无论如何都咽不下这一口恶气的,但是转眼之间,他却想到了一个计谋:
机智的臧某报警说自己跟朋友李某被张某以卖黄金项链的名义,被骗走了人民币3万余元,请警察找到张某。
派出所民警对其做了笔录并立即展开调查。
在警方调查张某的时候,却意外的发现张某这个人看上去挺有眼缘的眼熟的!原来,张某之前曾多次因为吸毒和盗窃被抓过。但是当警察赶到张某的住处时,却发现早已人去楼空。因其身份信息明确,民警将张某列入追捕逃犯的名单。
2018年9月,警方得到线索。张某在东莞换了手机号,警方马上赶到东莞抓人。
张某,上海人,30岁左右。让警方疑惑的是,张某拒不承认诈骗的事情,还一口咬定自己从来没卖过黄金项链。之前几次被抓,张某都会很快供出自己的犯罪事实,但这次一反常态的咬定牙关就是不松口。警方联系上李某和臧某,但是两人坚称被张某诈骗。
后来张某被检察院批捕后,情急之下坦白出了他与臧某和李某的“毒品交易”的经过。
原来,张某其实并没有冰毒,也不存在有什么货源。只是单纯的爱吹牛,就在李某面前说自己有冰毒的资源。
两人一直保持联系。所以在接到李某电话的时候,他就心生一计“刚好搞点钱花”
张某一开始是真的去试图寻找冰毒,但是怎么都找不到货源。但是牛已经吹出去了,总不能自己打自己脸吧?于是在思考之后,他想了这么个机智的办法——
买了冰糖,并且捣碎了放进香烟盒里,拿到钱就跑路了。
并且很自信的认为对方肯定不敢报警,没想到臧某一上头还真的报警了!
根据民警的调查发现,张某,李某,臧某都有吸毒、盗窃、抢劫的前科。三人都没有正经工作,在强戒所戒毒的时候认识的。
民警调取张某名下的银行卡,对明细进行查询,发现案发当天下午,有一笔7400元的钱通过ATM机存入到他的卡内。再一查,臧某因涉嫌贩毒被富阳公安在网上追逃。而李某也是逃犯。
民警找到了李某,李某说:“我也是被逼无奈,被臧某逼着作伪证的!”
民警问张某:“你怎么敢骗钱呢?你们不是好朋友吗?”
张某说:“我还纳闷呢?我是吃准了因为是朋友所以不敢报警的,但是没想到啊…..”
我们在无限叹服这帮人的塑料兄弟花和奇葩脑回路以外,千万别忘记了最重要的八个字!
珍爱生命,拒绝毒品